定位點

大地藝術節

島群之間 2018東海岸大地藝術節

理念

島 群 之間 2018東海岸大地藝術節

《潮間 共生》之「島 群之間」

潮間帶是潮起潮落間露出的岸頭,這一塊既屬於海洋也歸類陸地之處,擁有最最豐富的自然生態,台灣東海岸。

海岸山脈與太平洋間的這塊土地上,蘊藏著傳統與外地交融的能量,共生文化與生活美學在這裡相依,人們在文明與自然交會的潮間帶創造了自己的主體性,如何持續地、更深入而多面地開啟與世界的連結,是2017年大地藝術節點出的課題。

2018年,從潮間共生出發,拓展視野,從台灣東海岸,觀看台灣島與這星球中無數大小島嶼的關係,展開更細緻的對話。

活動

駐地藝術家與作品-圖為「公元5390年的凝望」

駐地藝術家與作品

2018年,有了往年的根基,今年,我們有了更多的能量加入,以東部海岸為起點,駐村取得靈感,蔓延創作。

  • 安聖惠 「放在那邊的海」- 不同媒材之間既衝突又緊密的交織對話;
  • 林鴻文 「時間的暱語」- 在作品留下天地與時間的生息;
  • 拉黑子‧達立夫 「島嶼之影」- 從海廢物看見人、陸地與海洋的循環共生關係;
  • 張和民 「島嶼之間」- 樸實又詼諧的陶藝品,點出台灣海洋文化;
  • 饒愛琴 「艷陽下的綻放」- 作品在艷陽下綻放,陪伴旅人呼吸著土地的芬芳;
  • 黃志偉 「等候 漂流」- 漂流木停泊在交會處,等待下一次啟程;
  • 雙人組合眼蟲計畫 「公元5390年的凝望」- 借用山林間的台灣黑熊與紅頭綠鳩,作為人們延續自我與生態的引路人;
  • 菅野麻依子 「風,木與不銹鋼結合」- 象徵自然萬物生命循環;
  • 喬治‧努庫 「瓶裝海洋2118」- 以文明的排泄物對人類文明以光速悖離土地、海洋之當代處境提出深刻的警語;
  • 梅田哲也 「A’tol / Atoll / Atall」- 堆疊的石頭紀錄起承轉合;
  • 丹尼爾‧波伊多曼尼 「來自旮都瑪樣的長者」- 巨型木偶互動引歡笑。
認識藝術家 看藝術作品
月光海音樂會

月光海音樂會

2018月光海音樂會,讓海洋的聲音在潮間與礁岩碰撞,激盪綿延無盡的浪花,以莉高露胡德夫阿爆舒米恩桑布伊阿洛與南島音樂家、南王姐妹花、生祥樂隊、野薑花男孩、萬芳+王榆鈞、漂流出口、吳汶芳吳昊恩陳建年……等多位音樂人共同參與,分別以歌聲、樂曲,緊扣「島群合唱,航向世界」主題,邀請大家在夏夜裡透過旋律看見島與世界的締結。

回顧音樂會
開放藝術工作室

開放藝術工作室

與旅人互動熱絡的開放工作室,在2018年延續精神,本年度共有8位藝術家開放藝術工作室:

  • 「94雜貨舖」以環保為題,邀請旅人手作互動;
  • 「月光海咖啡屋」巴賴透徹嗓音唱出新世代原住民青年的歷史定位;
  • 「94雜貨舖」王郁雯聚焦描繪工作室群的手作勞動產生之手中風景;
  • 「台拾壹藝術工作室」以生活為題,參與編織、食品、植栽手作;
  • 「海角工作室」廖千惠以生活旅人空間為主題;
  • 「石梯窯」在地陶藝教學活動,設計柴燒法系列體驗;
  • 「好的創藝工作室」透過音樂與旅人交流碰撞;
  • 「米麻岸工作室」阿美族傳統工藝體驗;
  • 「得⽡拉」將蘭嶼的滋味投入可口餐點。
認識開放工作室
月光.海市集

月光.海市集

東海岸獨特的、認真的閒暇生活美學,吸引了許多旅人年年來訪,和不少外地人久居在此;大地藝術節除了夥同藝術家前來佈展,在地渡過日常的人們,也有許多生活藝術能予分享,在藝術節期間,邀請他們前來參與市集,或許是美味餐點、或許是手作創意,都讓旅人留下深刻回憶。

大地藝術旅遊護照

大地藝術旅遊護照

東海岸的遊程與交通,總是旅人最重視的課題之一,「大地藝術旅遊護照」便是因應而生,除了遊程建議與近期活動整合外,更搭配了超值的交通票券,解決地點較偏遠的問題,還結盟了在地店家提供專屬折扣,吃喝玩樂一本在手,廣受好評。

學術研討會

學術研討會

有感於近年東部各樣的在地藝術活動林生,也正代表對土地人文的省思逐步萌芽,卻不曾有個平台,能夠集結各方意見,並思考未來發展的永續可能,因此希望透過研討會的模式,從更為廣泛的角度與觀點來思索、交流,討論台灣的「大地藝術節」現象與意義。

花絮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