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冷.魯魯安(安聖惠)
更新:2025-05-16
5659
駐地年份
2018、2016、2025
簡介
漢名安聖惠,臺灣原住民藝術家峨冷.魯魯安(Eleng•Luluan)生於屏東魯凱族好茶部落、霧台部落人;畢業於內埔農工家政科,原從事花藝,因受邀參加北美館裝置藝術展演機會,從而投入藝術創作迄今,約在千禧年時,為了台東這一片遼闊的山與海,以及後來共同組成「意識部落」的東海岸藝術創作者朋友們,而開始長期居住在都蘭,後又搬遷至太麻里。
聖惠作品 秉持親近自然的概念,以自然質樸特性材質作為創作材料,擅長運用漂流木、植物纖維等自然媒材進行創作,結合雕塑、裝置、地景藝術等形式,寓意強烈的自我認同的追尋與土地之關係的思索,充分體現取「材」自然也取「道」自然的藝術精神峨冷的作品形式、媒材豐富多樣,並呈現強烈的自我生命追尋與土地之關係的思考。她常使用漂流木、木頭雕刻、植物纖維、金屬、管芒花、彩色包裝袋等多元創作媒材,運用與探索新材質,展現雕塑、裝置、地景、光與空間藝術的各種可能性。聖惠作品有著深層內涵主要呼應自身對部落、母親的濃郁情感,及靈魂與生命內在追尋,形塑個人從漂流木時期到碎形(fractal)圖系,經植物意象至家屋原型的創作脈絡演化風格。
安聖惠是南島當代藝術頗具指標性的女性藝術家。因為敏銳的感受,峨冷發覺到生命與大自然的疏離甚或斷裂,因此開始運用自然的材質進行創作來追尋文化的根本亦特別在意藝術家和材料的對話。曾參與多次公共空間環境藝術之創作。「我選擇用自己的話說出自己所看見的。」是其創作的出發點,亦是其努力達成的使命。
創作簡歷:
聖惠作品 秉持親近自然的概念,以自然質樸特性材質作為創作材料,擅長運用漂流木、植物纖維等自然媒材進行創作,結合雕塑、裝置、地景藝術等形式,寓意強烈的自我認同的追尋與土地之關係的思索,充分體現取「材」自然也取「道」自然的藝術精神峨冷的作品形式、媒材豐富多樣,並呈現強烈的自我生命追尋與土地之關係的思考。她常使用漂流木、木頭雕刻、植物纖維、金屬、管芒花、彩色包裝袋等多元創作媒材,運用與探索新材質,展現雕塑、裝置、地景、光與空間藝術的各種可能性。聖惠作品有著深層內涵主要呼應自身對部落、母親的濃郁情感,及靈魂與生命內在追尋,形塑個人從漂流木時期到碎形(fractal)圖系,經植物意象至家屋原型的創作脈絡演化風格。
安聖惠是南島當代藝術頗具指標性的女性藝術家。因為敏銳的感受,峨冷發覺到生命與大自然的疏離甚或斷裂,因此開始運用自然的材質進行創作來追尋文化的根本亦特別在意藝術家和材料的對話。曾參與多次公共空間環境藝術之創作。「我選擇用自己的話說出自己所看見的。」是其創作的出發點,亦是其努力達成的使命。
創作簡歷:
- 2024 第11屆澳洲昆士蘭亞太三年展
- 2024台紐合作計畫台灣原民藝術展「without centre, without limits」(無中心、無邊界),戈維特-布魯斯特美術館(Govett-Brewster Art Gallery ,紐西蘭
- 2024桃園地景藝術節,桃園,臺灣
- 2023 英國利物浦雙年展,利物浦,英國
- 2022台灣燈會在高雄
- 2022愛與希望──2022 世界女藝匯流藝術祭,臺東,臺灣
- 2021 縱谷大地藝術季,臺東,臺灣
- 2021挪威薩米當代藝術中心與關島大學ISLA藝術中心國際邀展
- 2019「全球原住民當代藝術五年展 International Indigenous contemporary art」,加拿大國家藝廊,加拿大
- 2018 臺北雙年展,臺北市立美術館,臺北,臺灣
- 2018 斜坡上的藝術節,屏東,臺灣
- 2018 野根莖─2018臺灣美術雙年展,國立臺灣美術館,臺中,臺灣
- 2018「夢與夢之間」,國立史前博物館『流浪的種子:移動與遷徙-從地方到他方的故事』特展,臺東,臺灣
- 2018「放在那邊的海」,東海岸大地藝術節,臺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