蕃薯寮
東海岸最獨特的峽谷景觀
台11線29.5k處
更新:2023-04-24
發佈:2012-05-26
人氣:11.3萬
本資訊由Google place 提供
玩賞攻略
- 在東海岸也能欣賞峽谷景色
- 擁有絕佳美景的休憩站
公路西側是低緩起伏的山丘及河谷,曲流穿行期間,平坦的河階地上,散布著農田及農舍;而18號橋東側,流經的蕃薯寮溪在此形成深達近百公尺的陡峭峽谷,形勢猶如太魯閣峽谷;登上瞭望台俯瞰,溪谷深邃,岩壁陡峭,林木鬱鬱蒼蒼。
東管處在此設立有停車場、涼亭及公廁。
景點特色
-
歷史人文
早期,這兒都是原始森林,在日治時期之前,光復、富里一帶的阿美族人,翻越海岸山脈,來到蕃薯寮抽黃藤,大都會住上一個禮拜,再將所抽的黃藤挑回光復、富里賣,如此往返,後來就在此落腳開墾,以種植水稻、雜糧為主。而現在蕃薯寮的漢人,大部分是台11線開路工程的老兵,完工後,在蕃薯寮定居下來,自謀生活;其次則是西元1959年(民國48年)八七水災過後,從西部災區移民至此地定居。
-
自然生態
海岸闊葉林,主要有血桐、野桐群;18號橋東側岩壁上生長著珍貴的台灣海棗、台灣蘆竹、金花石蒜和台灣原生種百合,春天岩壁上看到的白色的花,就是野白合。每年10月,金花石蒜開金黃色的花;台11線山壁,以台灣野芙蓉、野牡丹為大宗,11~12月,野牡丹盛開,一片奼紫嫣紅的景象,甚是美麗。動物方面,則以台灣彌猴最常出沒。
-
旅遊活動
蕃薯寮擁有東海岸難得的峽谷景觀,和仰望太魯閣的雄偉壯麗不同,自瞭望台俯瞰蕃薯寮的峽谷景色,陡峭峻險,又是另一種不同風貌。
騎乘自行車或步行都是很適合遊覽蕃薯寮的方式,看不同的岩層在溪流侵蝕下堆疊出的地層樣貌,欣賞自然的作用力千百年來在海岸山脈身上留下的紀錄。
東管處在蕃薯寮也設有休息站,午後吹著山谷中徐徐的微風,略為小憩也是不錯的選擇。 -
地質環境
蕃薯寮18號橋西側是溪谷盆地,東側是陡峭峽谷,造成此現象的主要原因是東西兩側不同的岩性。橋西側分布的是蕃薯寮層與八里灣層,由泥岩與砂頁岩互層所組成,岩質軟弱;而橋的東側分佈的是都巒山層火山集塊岩,堅硬緻密。由於岩質軟硬的差異而造成地形上的不同。
-
蕃薯寮休息區
在18號橋旁邊,東部海岸國家風景區管理處設置了休息區,有停車場、整齊的花木、造型純樸可愛的瞭望台及公廁,休息區前方還有民營的商店提供冷熱飲服務。
來到這休息區,一定要登上瞭望台,俯瞰深邃的山谷,陡峭的岩壁,感受大自然磅礡的氣勢。 -
18號橋
台11線18號橋橫跨在蕃薯寮的峽谷上,橋西是沉積岩,被溪流侵蝕成小丘陵和盆地,橋東則是火山集塊岩所組成,堅硬的岩層被溪流切成深峻的峽谷,一橋東西兩側之隔,構成田野與峽谷截然不同的景觀。
從橋上俯瞰對比明顯的地形景觀,令人不禁讚嘆大自然的神奇!
18號橋旁,略低數公尺,有一座舊橋,許多燕子在此築巢,常可見千燕翔集的奇觀。 -
遺勇成林
在18號橋下,那是一道深約70公尺,寬約45公尺的溪谷,沿線岸壁陡峭,當地人相傳從前住在蕃薯寮坑的原住民,十分崇尚勇士,因此立下規矩,只要能用竹子撐竿跳過峽谷,大家就尊奉他為酋長。但峽谷頗寬,難以跳越,有許多青年便因跳不過而葬生谷底。他們所用的竹竿,插在溪谷邊,日久長成一片叢叢的竹林,而有「遺勇成林」之說。
-
蕃薯寮峽谷
蕃薯寮溪下游將堅硬的岩層切成幽深陡峻的峽谷地形,岩壁矗立。這峽谷寬約45公尺,深達近百公尺,形勢險峻,可媲美太魯閣峽谷。
若遊客能夠停留住上一天,追溯蕃薯寮溪入海的這一段溪谷,更能深入體驗東海岸最獨特的峽谷景觀。 -
18號橋溯溪
若在12號橋溯溪是初級班,18號橋溯溪就是中級班。
溯溪的起點隱藏在民宅後方,走下隱藏在樹林和及腰野草間的一長段羊腸小徑後,即可抵達溯溪的起點。
順著溪流往下游走,不久就遇到第一個深潭,在此處回頭仰望18號橋,兩旁峭壁夾出一線天;一路上共有6個深水潭,遇到溪邊腹地不夠行走處,還有前人留下來的繩索可攀上山壁,從較高處的小徑繞過深潭,再回到溪邊。整段溯溪行程來回至少要花6小時,行程的終點是蕃薯寮溪出海口。 -
貼心的無障礙設施
園區設有無障礙設施,請參閱平面圖。
詳細介紹
星期一:08:00 – 18:00
星期二:08:00 – 18:00
星期三:08:00 – 18:00
星期四:08:00 – 18:00
星期五:08:00 – 18:00
星期六:08:00 – 18:00
本資訊由Google place 提供
服務設施
- 停車場
- 公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