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位點

大地藝術節

2017年10月13~14日(星期五~六)東海岸大地藝術節學術研討會

更新:2020-05-06

分類:

1574

活動內容

2017年10月13~14日(星期五~六)東海岸大地藝術節學術研討會

一、前言
近年來台灣各地「大地藝術節」、「地景藝術節」、「濕地藝術節」、「斜坡藝術祭」…等等,對地理空間與土地人文的重新省思、想像與建構的策展實踐方興未艾。無論官辦或民間自籌,所有這類將藝術家、作品與觀者從美術館白立方空間解放到自然或社區等時空人文脈絡更為複雜紛呈空間中的策展實踐,必須處理的從來就不只是純粹的美學問題,還有因發生場域而衍生的空間政治、產業經濟、環境教育、文化詮釋…等等,而這些策展實踐帶給發生場域的影響與後續效益又是什麼?

以花東地區為例,正在舉辦與籌辦中的「大地藝術節」就有「東海岸大地藝術節」、「米粑流濕地藝術節」、「南迴大地藝術祭」(台東縣政府主辦已完成招標)、「縱谷大地藝術節」(水土保持局主辦,目前正在規劃中)

因此我們希望透過研討會的平台,集結各領域研究者、策展人、藝評人與藝術工作者,從更為廣泛的角度與觀點來思索、交流討論,台灣的「大地藝術節」現象與其意義。

二、關於東海岸大地藝術節
由交通部觀光局東部海岸國家風景區管理處(以下簡稱東管處)主辦的「東海岸大地藝術節」自2015年起至今已邁入第三屆,如何透過藝術行為更深入而細密地將旅行者(觀者)的凝視連結真正生活在這土地上的人們(部落生活、產業經濟…等等),在東華大學潘小雪教授(現亦為台北當代藝術館館長)的主持籌畫下,「2015年東海岸大地藝術節」誕生,她以「閒暇哲學、觀光凝視、大地美學」三個核心理念建構「東海岸大地藝術節」的意義與呈現,發展出「藝術家駐地創作、地景藝術品呈現在風景中,推廣方面以開放工作室、手做市集、海洋廚房等。」為藝術節奠定了厚實的基礎。2016年則在此基礎架構上,提出「詩意的居住」作為策展主軸,希望駐地藝術家的作品除了是地景藝術之外,再融入阿美族「達魯岸」概念,「意即『人可以走進去的作品』、『可居可遊的作品』、『類建築的作品』。」並將「月光‧海音樂會」和「部落微旅行」整合在藝術節操作模式中,更加豐富藝術節的內容。

連續舉辦兩年的「東海岸大地藝節」帶給無數觀者深深的驚喜與感動,第二屆起從國際邀請兩名藝術家加入駐地創作,更開始累積藝術節和台灣東海岸在國際的詢問度與造訪度。2017年則藉由「東海岸大地藝術節」的持續深入在地部落人文並延展國際視野之實踐過程,繼續將「人,與自然共存,與彼此共生共榮」的東海岸大地美學分享給整個世界。

2017年主題《潮間 共生》,「東海岸大地藝術節」的基地,是台東和花蓮之間,總長約一百六十八公里,倚著海岸山脈面向太平洋的狹長土地,中有舊石器時代的長濱文化(距今五萬年前至五千年前),是台灣島上目前已知最早的人類生活遺跡。而後千百年來生活在此的原住民族群就有十族之多,在許多太平洋南島語系民族的口傳歷史中,台灣是其祖先漂流遠航的起點,是「母親之島」。再加上漢人族群和近年來頗為可觀的世界各國移民,總人口數卻不過五萬多人,那麼多族群散居在一片如此狹長的山海交會之處,而衍生的多元流動特質孕育出獨特的人與自然之間,人與人之間細密的共生關係。就像潮間帶是潮漲潮落之間露出的海岸,這既是海洋也是陸地的異質交會之處,卻也是自然生態最最豐富多元的地帶,亦是東海岸阿美族人每日採集食物的冰箱,蘊生了豐厚的海洋民族生活文化。

主辦單位:交通部觀光局東部海岸國家風景區管理處、國立東華大學原住民民族學院
執行單位:台灣原夢瑪巴琉協會
協辦單位:國立東華大學藝術學院

三、研討會時間地點
研討會時間:106年10月13日(五)至14日(六)

研討會地點:國立東華大學 原住民民族學院 國際會議廳

參與對象:本次研討會開放一般民眾報名參加,邀請國內外講述者,亦邀請有興趣的藝文工作者、相關科系的學生參與會議。

相關照片

Top